2017腦影像╳人文社會科學圓桌工作坊
一、活動資訊:
1.活動時間:臺南場106年3月18日(六)9:00-17:00
臺北場106年4月29日(六)9:00-17:00
2.活動地點: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大樓
3.主辦單位: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國立成功大學心智影像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國立臺灣大學身體、心靈與文化整合影像研究中心
二、活動目的:
為配合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公告「心智科學腦影像研究計畫徵件」,舉辦以跨領域媒合為目的之學術活動。由本中心主動規畫,與科技部心智科學大型研究設備建置及共同使用服務計畫的國立成功大學心智影像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國立臺灣大學身體、心靈與文化整合影像研究中心共同合作,以腦影像結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為題,由腦科學領域學者或有相關研究經驗學者主持,進行分組討論。
同時,為促進地區學術研究發展、推廣服務對象,分別於3月18日假國立成功大學、4月29日於國立政治大學,舉辦本次圓桌工作坊。
三、活動規劃:
延續去年的活動模式,將重點放在以人文社會科學結合腦影像研究為題,由推動心智計畫的三個合作中心,邀請腦科學領域學者或有相關研究經驗學者主持,以桌長的研究領域及專長進行分組討論,每一桌搭配兩位桌長,一位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另一位則是理工科背景,兩位桌長的搭配可以相互融合、也增進彼此專業度。
本次活動結合腦影像儀器與研究專長的三個合作中心,期望個人或團隊經由資訊衝擊去反思議題、形成新的想法,由各桌桌長幫助與會者溝通期有興趣之研究議題,帶領小組成員討論,和與會學者相互對話,藉此機會更可跳脫自身領域的框架,進行跨領域的深度對談,了解腦科學對於所提的研究計畫為必須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僅為了做跟MRI相關的研究,並交流各專業結合腦影像研究的可行方法,期望會後達成媒合研究團隊的目標。此外,本次活動開始之前,三個合作中心也先舉辦基礎課程打底,再至本活動進行專業深入的圓桌討論,促成研究計畫成形,組成腦影像研究團隊。
活動設計藉由與會者報名時所提供的個人資料、研究構想書、預期合作學門專家為分組依據,第一場圓桌討論,由各桌桌長先針對已有研究構想者進行深入討論、第二場圓桌討論則由各桌桌長訂定該桌主題,讓與會者自行選擇有興趣或是合適的題目進行討論。
南北兩場活動皆安排兩場講座,臺南場的主題分別為上午場「研究團隊形成與運作模式」及下午場「心智科學腦影像研究計畫徵件介紹」,上午場先由龔俊嘉老師等團隊,分享其研究團隊形成的過程,以及開始運作後所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最後整個團隊成功的案例;臺北場的主題分別為上午場「腦功能研究之基礎與應用」及下午場「心智科學腦影像研究計畫徵件介紹」,上午場由張智宏老師講解他個人對於腦功能研究的基礎範例,以及未來如何將腦功能運用在更廣泛的範圍。講座後分別進行兩次圓桌討論,最後開放綜合座談開放與會者互動問答,以及桌長分享個人參與心得。
四、活動回饋:
臺南場圓桌工作坊討論主題包括:
謝淑蘭、吳恩賜:老化神經科學
龔俊嘉、李家瑋:語言發展,道德,法律,教育,與藝術
林君昱、吳昌衛:記憶與意識
陳德祐、林宙晴、薛人瑞:社會互動的大腦運作
翁明宏、盧家鋒:經濟決策與行為
林錦宏、陳君明:運動與認知
趙一平、周泰立:語言與大腦運作:從人文到臨床
活動當天的兩場圓桌討論,第一場先以與會者的研究專長或是領域分組,讓有相同或類似專長的桌長,共同提供與會者心智科學腦影像研究之諮詢,建議跨領域剛開始接觸MRI者前置作業的注意事項、如何使用MRI等機器解決研究議題、促始研究效果更加顯著;已有研究構想或正在進行腦影像相關研究的與會者,也表示除了從討論中得到建議之外,更表示可以透過此活動尋找更多合作對象;此次活動還有許多未曾接觸過心智科學腦影像的與會者,對人文社會科學如何跨領域至心智研究、腦影像研究非常感興趣,除了透過桌長的綜合分享,也加上已有研究構想者的深入探討,激發出更多新的研究設計與可能性。透過這次圓桌討論,讓對心智研究腦影像有興趣的研究者,可以向已經在此領域鑽研許久的的學者專家請教,瞭解MRI、MEG等機器作為腦影像研究工具的優點與限制,並討論如何將原有研究拓展成MRI實驗,更希望可以藉此活動,協助與會者未來提案計畫之可行性,並提供可能的合作、發展機會。
臺北場圓桌工作坊討論主題包括:
蔡振家、李家瑋:神經美學與情感神經科學
郭柏呈、吳昌衛:記憶與睡眠
張玉玲、趙一平:老化與大腦
林君昱、陳德祐:社會互動與人文
林發暄、郭文瑞:自然素材的神經造影
吳文超、吳仕煒:大腦與決策
段正仁、張智宏:動作與大腦
翁駿程、張葶葶:教育與大腦
臺北場的活動形式與臺南場相同,僅在桌長、主題上和臺南場有部分區別。臺北場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狀況,是本次活動的報名者在「老化與大腦」研究的人數較少,所以兩次的圓桌討論皆直接併入「記憶與睡眠」組;報名人數最多的組別為「教育與研究」,仍有許多老師表示其研究對於語言及教育等方面有極高的興趣。
附件一 臺南場活動海報及議程

附件二臺北場活動海報及議程

附件三 臺南場活動照片



附件四 臺北場活動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