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學門 |
姓名(職稱) |
服務單位 |
研究計畫名稱 |
---|---|---|---|---|
1 |
文學一 |
解昆樺 |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
追和與延異:楊牧〈形影神〉詩手稿與陶淵明〈形影神〉間互文詩學研究 |
2 |
文學一 |
李綉玲 |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 |
常用國字、次常用國字會意字「歸部」研究——以構形理據及《說文》和《康熙字典》之部居為考察中心 |
3 |
文學二 |
劉酈嫺 |
嘉南藥理大學/應用外語系 |
The Identifiable Core Elements of Marxism in Robert van Gulik’s The Willow Pattern |
4 |
文學二 |
郭欣茹 |
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Secrecy and Transparency in Jhumpa Lahiri’s Immigrant Narratives─已成玄英《莊子疏》為核心 |
5 |
藝術學 |
林佳儀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
京崑老旦表演藝術比較研究 |
6 |
法律學 |
楊智傑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
Bruce Ackerman之「我們人民第三卷:民權革命」之研究-倫理實踐及反思 |
7 |
文學一 |
王鈺婷 |
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
地誌書寫與歷史語境—五○年代女性文學南部書寫之寫作策略與美學特徵-倫理實踐及反思 |
8 |
文學一 |
顏健富 |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
以桃源演繹時局:晚清文人的「桃源」書寫-倫理實踐及反思 |
註:文學一(中國文學、臺灣文學、原住民文學等)
文學二(外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