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場【學人開講】After the Withdrawal What Lies Ahead for Afghanistan,由本中心童涵浦執行委員主持,活動邀請任職於瑞典哥騰堡大學民主多樣性研究中心的Nazifa Alizada女士進行分享。童涵浦開場指出,烏俄戰爭的一年前,美軍全面撤出阿富汗的決定震驚了全世界。導致了幾個後續問題,像是阿富汗在社會上與政治上,在美軍撤出之後有什麼樣的變化?自那之後阿富汗在周邊國家之間、世界上的地緣政治又是如何發展?而對臺灣來說,我們可能更關注的是如何借鏡阿富汗,理解臺灣自身的安全問題?
本次演講邀請到瑞典哥騰堡大學民主多樣性研究中心、出生於阿富汗且國際合作經驗相當豐富的Nazifa Alizada女士來講述阿富汗20年來的狀況。Alizada以討論三個美軍退出後常見的迷思開始其論述:
迷思一、「阿富汗政府10天內垮台」
在事情發生後的15天內,在任何主流媒體(BBC、紐約時報、衛報)都能看到媒體報導、政治人物的評論提到這個說法。許多的新聞框架都是說:一周內垮台、10天結束、大家很震驚等。但對於Alizada而言,這並非那麼令人震驚,「因為我們都知道垮台會發生,為什麼我們需要震驚?」
回到當時的情境脈絡,Alizada先梳理幾個美軍與阿富汗關係的重要時間點,以及到撤出的時間軸。自從2009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決定增加部署六萬到六萬八千的美軍進入阿富汗,並且表示要訓練更多阿富汗軍隊,更加積極處理塔利班的問題,直到年底已經有十萬美軍進駐。一直到了2011年7月,歐巴馬表示美軍開始「漸進地」撤出,而這也是美軍正式開始撤出阿富汗的起點,同時開始與塔利班、阿富汗政府進行和平談判。
2013年6月,塔利班第一次與美國在多哈(Doha)面對面談判。事情看似有所進展,卻同時也給了塔利班國際上的曝光量,這一次談判使得塔利班能夠為自己遊說、獲得更多贊助、在國際層面上有更多話語權。到了2014年12月,美國留下九千八百名美軍在阿富汗,主要目標是訓練阿富汗軍隊。同年阿富汗舉辦了總統選舉,由阿什拉夫·甘尼獲選,也就是阿富汗政府垮台時的同一位總統。
直到2019年2月,美國與塔利班的談判有了巨大變化。他們開始談判美軍完全撤出、協議的進展等。一年後,正式簽署了一份四頁的協議。而協議中便提到,美軍會在14個月內全面撤離,同時作為交換條件,塔利班將會與阿富汗內部的代表協議(和平談話),以及更重要的是——塔利班的囚犯將會被釋出。國際媒體、美國的政治人物經常會稱呼這份協議是「和平協議」,但Alizada表示,他更傾向稱呼「撤出協議withdrawal deal」,因為協議中根本沒有提到和平。2020年3月,根據協議,5000名塔利班囚犯被釋放,並且在後續三個月有陸續釋放更多的囚犯。2021年8月,阿富汗政府垮台、甘尼逃離阿富汗後,塔利班進入總統府,宣稱他們是政府。
有了「美軍如何撤出阿富汗」的時間軸概念後,接續要談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會發生(垮台、總統逃離)」。Alizada說明,為何發生的原因實際上相當複雜,並非如主流媒體將過錯歸咎於「保全自己性命」、「為阿富汗人民著想」那麼簡單。Alizada提出四個跡象,暗示垮台的可能性。
1.自從美國與北約軍隊在2014年逐漸撤離,塔利班逐漸茁壯。 塔利班在外國軍隊撤離之後掌握了更多地區。根據推測,塔利班佔據政府之前,他們已經掌控了40~50%的阿富汗地區。塔利班早就有自己的政府、執政原則。並且掌控了許多高速公路,甚至會向人民收稅以壯大組織。
2.多哈協議。不只讓塔利班能夠在國際場合為自己遊說,更為塔利班帶來了能見度,也導致在許多場合成為一種「常態」(normacy)。塔利班在釋放囚犯的過程扮演重要角色,整個過程只在美國與塔利班之間發生,阿富汗政府無從介入幫助,Alizada説 “it’s a pure mistake.“,並解釋「如果想要在一個國家想要達到和平,應該必須要透過阿富汗人們的協助,才能達成目標。」
3&4.阿富汗政府腐敗&集權。阿富汗稱之為「the republic of three」,同時也相當自私自利(self-serving),人民意見難以介入。這導致議會是十分疲弱的,議會內部十分分裂,所以很難監督政府。
所以8月15日政府垮台其實是可預測的。Alizada直指,真正的提問應該是「美國是忽視阿富汗的實際情形(沒有預測到政府垮台會發生),還是他們已經知道會發生,但是不在乎?」
迷思二、「阿富汗人沒有反抗」
同樣從主流媒體觀察到,新聞都在指涉阿富汗軍隊沒有反抗、做得不夠等。Alizada援引統計過去20年阿富汗死亡人數的資料,反駁主流媒體的主張。實際攤開數據看見,共有6萬多名阿富汗軍人與警察死亡 、反塔利班人士有5萬多人、阿富汗市民排名第三,有4萬多名。 美國承包商、美軍還有其他國外軍隊死亡人數都遠小於前三名。Alizada更進一步解釋,統計數據還尚未包含美軍空襲導致的傷亡人數(同樣造成市民、兒童死亡,但根本沒有媒體論及這份犧牲)。
但如果阿富汗人有反抗,為什麼垮台仍然會發生呢?Alizada提到,因為前面所提政府腐敗的情勢,其實影響了食物、武器、裝備的供給,許多士兵會在沒有物資的情況下被推上前線。而被貪污的物資最終會流入非法市集(黑市),最後流向塔利班組織、反政府勢力。另外腐敗還造成幽靈士兵的狀況,2021年政府宣稱有30萬阿富汗軍隊勢力,Alizada質疑「有多少人是真人,多少人只是掛名?」實際上軍隊人數應遠小於30萬人。另外一個導致幽靈士兵狀況的原因,是流動性極高的管理階級。由於權力集中,總統可以直接替換指揮官、統治軍隊者,而這導致了不穩定的情形。
而嚴重不足的領導力,導致前線軍人無法信任上層,「美國的背叛(逐步撤離阿富汗、多哈協議)」更加劇了不信任的現象。因為多哈協議顯示,美國已經將權力交付給塔利班,阿富汗人就會想「那為什麼我需要奮鬥?」多哈協議模糊了阿富汗人們的反抗目標。
迷思三、「塔利班已經改變了」
Alizada提出the Freedom Institute的分析,以現代自由民主國家的前20個指標評估2020~2021的阿富汗,所有人權指標都顯示(阿富汗政府垮台後)阿富汗變得更糟了。
其中一個顯著指標為新聞自由。阿富汗的媒體被塔利班所掌控,審查制度很嚴厲,幾乎沒有反塔利班言論的空間。當記者只要有危害塔利班形象的疑慮,就會被殺、凌虐、關押。
Alizada另外一個提出的觀察重點是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公民社會之建置極度仰賴國際組織的援助,而當美軍撤出阿富汗,援助也跟著消失,公民社會自然無法繼續維繫下去。另外公民社會大多已經在自由民主的意識形態下運作許久(民主建設、文化活動等),而在塔利班上台後,活動空間大受壓縮。最後,致力於建構公民社會的人們,最終不是躲起來就是離開了阿富汗,因為塔利班可能會因為他們有關聯而找上他們。其餘觀測重點還有被禁止的示威遊行、無正規司法程序的司法體系等。Alizada表示,少數族群的權益情形亦頗糟,過去20年塔利班即已經在打壓少數族群,而現在他們有更大的權力、更無需被問責的繼續迫害少數族群。
女權是另外一個能夠觀察的現象。從塔利班進入政府的第一天,他們將女性從所有公共場合中剔除,內閣全由男性(恐怖份子)主持、所有領導階層的女性被離職、除了醫護工作外,女性工作權被剝奪。同時,致力於女權改進、具有影響力的Ministry of Women’s Affairs組織被廢除,並被新的組織所替代,該組織負責制定「女性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
另外女性的中學教育被廢止,雖然塔利班持續承諾會重啟校門,但從來沒有說明為何停止、何時重啟。女性的行動被嚴格限制,女性不能獨自到其他國家旅行。在城市中,女性需要有馬赫拉姆(Mahram)(近親男性親屬,如父親、兄弟或丈夫)或是男性監護人陪同。而就在5月14日將會實施新規定,包含:重新實施穿戴罩袍(burqa)以及面紗(face veil)、非「必要」不要離開家。
所以阿富汗會有怎樣的未來?Alizada分別就阿富汗人們以及塔利班來分析。
對阿富汗人來說,會面臨:安全情況會惡化,尤其是先前依賴外援的人們、95%人口會面臨飢餓、健康照護體系崩壞(無法獲得藥物、簡單的病也無法治療)、失業急遽攀升、氣候變遷、通貨膨脹(受烏俄戰爭影響)。
周邊國家的反應則如下:
• 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贊助國之一,為塔利班撐腰。不過以簽證費為例,塔利班上台前阿富汗人是免繳簽證費的,但現在則需要繳交跟機票錢一樣多的簽證費。
• 伊朗:每天遣送5000名阿富汗難民回國,遣送人數恐怕會持續上升,並且以不符合人道的方式在對待阿富汗難民。
• 歐洲/美國:因為烏克蘭難民湧入歐洲、美國,阿富汗狀況成為關心的第二順位。他們正在試圖說「我們可以改善塔利班、推進現代化」等,但這都是誤解且模糊焦點。塔利班是一個恐怖組織,過去的20年的行動已經在在證明著,他們只知道如何殘害國民。
• 俄羅斯/中國:中國有一部分領土有與阿富汗接壤,除非有戰爭或是大的變動,才有可能引起中國對阿富汗的關注。俄羅斯對於阿富汗周邊的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感興趣,所以也是有可能會對阿富汗產生興趣。
對塔利班而言,Alizada指出最大的問題是「世界會繼續接納塔利班,並且給予合法性嗎?」,支持一派會沿用美國、歐洲奉行的改進、現代化塔利班策略。Alizada進一步提出,如果有另一派反對塔利班合法化,組織可能會受孤立,但他們仍然能透過毒品、非法商品擴大組織規模,依然能夠維繫組織運行。還有其餘的外在因素可能會影響塔利班的未來,如National Resistance Front of Afghanistan引發內戰的可能性、ISKP(伊斯蘭國-呼羅珊省)在阿富汗軍人加入後對於塔利班勢力的影響等。
面對阿富汗情勢,Alizada提出個人與政策兩方面的建議:在個人層級,人們仍然能夠透過社群媒體去傳遞阿富汗的訊息,Alizada認為如果有能力,當然能夠捐獻一己之力,可是這必須先找到真正能夠幫助到阿富汗的組織。像是聯合國的支援物資,由於經由塔利班的手才能抵達人民手中,實際上無法幫上阿富汗的窮人。在政策方面,有鑒於巴基斯坦贊助塔利班,呼籲應該要向巴基斯坦進行制裁。女權主義外交政策也該有所行動,如瑞典、加拿大等國家應該要站出來。而美國與歐洲更不應該跟著塔利班的遊戲規則走,現今主流媒體正在滿足塔利班要的曝光,而不是在幫助阿富汗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
最後Q&A環節,主持人童涵浦先提出「外國援助是不是也是導致阿富汗政府貪腐、最終導致政府垮台的原因之一?」Alizada回答「對,但也不對」,他並解釋許多國際組織在沒有完整規劃下就砸進許多金錢資源,主張著雄心壯志要「重建國家、再度民主化」,但實際上這些口號缺乏了實際運作的規劃。而當資金停止,大型計畫也就隨之死亡。所以長遠來看,根本上就缺乏了真正的解決方案。 以Alizada的觀點來看,他質疑國際組織是否真的投注了他們宣稱的那麼多資金,阿富汗政府是貪污沒錯,但許多國際組織實則亦存在著貪腐問題。即便仔細檢視計畫中的項目,可能也無法改善實際狀況,所以很難評估國際組織到底貢獻了多少,我們缺乏有效的指標來評估國際組織援助計畫的成果。
不過Alizada又提醒,並非表示國際組織的支援資助就是錯的,以其自身為例,如果沒有國際的補助,或許就減少了許多可供同胞就學的機會。所以”money was needed”,確實可能導致政府貪污,但也還是有一些正面的影響。
至於第二個問題,童涵浦表示「在臺灣的角度來看,的確強國扮演著某種角色,所以有人會援引陰謀論,指證美國不可信。在阿富汗的情況下,有任何有效的指標來評估美國的承諾嗎?」Alizada直言,總的來看,阿富汗人普遍不相信美國。究其原因,打從2001美國攻打阿富汗,美國主張「我們要拯救阿富汗」開始,在阿富汗人眼中,美國就是開戰,他們是為了佔領而找的藉口,也是一個例子證明為什麼阿富汗人不再相信美國。
接續有聽眾提問「如果有國際應援,女性教育的情況可能改善嗎?」Alizada表示更有效的方式是,應該是直接對政府施壓,不過也不能否認國際援助能夠帶來某些正面效益。而另外一個關於戰爭罪的疑問,描述ICC在調查過程中將美軍排除在調查對象外,「阿富汗公眾以及政治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Alizada回應,許多阿富汗人民因美軍空襲身亡,但美國連一句道歉都沒有說。如同第二題的提問,Alizada認為本題也是另外一個例證,證明阿富汗人不再相信美國。
而當聽眾提問「受美國影響的阿富汗,究竟需要哪種類型的領導(精英階層),以重建阿富汗社會?」Alizada表示,國外勢力扶持的政府並不是問題,阿富汗的案例指出,問題是在於權力過於集中,所以應該力圖改善集權在一人身上的情形,需要制衡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