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105年6月23日(星期四)14:00~17:00 | 報名時間:2016/6/6 - 2016/6/21 | |
地點: 國立高雄大學 管理學院B104視聽教室 |
聯絡人資訊: 科技部人社中心 陳慧穎小姐 02-2351-1085#314 chy314@ntu.edu.tw 莊方雨小姐 02-2351-1085#303 fangyu207@ntu.edu.tw |
|
主辦單位: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國立高雄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
協辦單位: |
一、對象:
具備申請科技部專題、大專院校專題研究計畫資格之學者。
二、會議目的:
科技部人社中心舉辦此次座談會的目的,除了推廣與介紹本中心的各項業務(包括期刊評比制度(TSSCI,THCI)),亦希望與學界朋友直接對話,探詢與了解學界對各種學術服務的需求,以作為我們未來執行及推動新業務的參考。
檔案下載
PDF / 127KB | 人文社會領域學術發展座談會(議程).pdf | 下載 |
「人文社會領域學術發展座談會」學術活動活動摘要
一、 活動資訊:
1. 活動時間:105年6月23日下午13時00分至17時00分
2. 活動地點:高雄大學經營管理所B104視聽教室
3. 主辦單位: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高雄大學經營管理所
二、 活動目的
科技部人社中心舉辦此次座談會的目的,除了推廣與介紹本中心的各項業務(包括期刊評比制度(TSSCI,THCI)),亦希望與學界朋友直接對話,探詢與了解學界對各種學術服務的需求,以作為我們未來執行及推動新業務的參考。
三、 活動規劃
本次座談會由中心與高雄大學經營管理所合作,由本中心主任擔任主持人,與四位中心同仁分別對各自業務進行簡報。一開始先用影片介紹「青年輔導+特色培育+追求卓越」為人社中心進行中的三個發展方向,再由主持人與四位同仁利用投影片,簡潔但有效的敘述中心一般業務共19項,最後呈現過去曾舉辦過的學術活動成果,以及本年度即將實施之未來學術活動,介紹時間約為60分鐘,可以非常充分的讓在座學者理解每一項業務的目的、申請對象、申請時間、以及補助的金額。
另外,為了能夠充分了解在場學者對於中心業務的其他需求,本中心製作提問單現場發放,一人一個問題,進行100分鐘的綜合座談,本中心於中場休息時間回收提問單,同時也開放現場及時提問,分別由前往支援的中心同仁或主持人,對各自業務作簡短回應;最後,在座談會結束後,另外發送電子問卷以取得更多回饋。
四、 活動回饋
本次活動共70名出席者,包含41位學者及博士生、研究助理等,共計來自14所國內公立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8所私立大專院校。現場收取的提問單共10份,加上現場提問總共32個問題,每項問題都由中心主任以及熟悉此業務之同仁進行解答,並對於學者提出新形態的學術需求,納入下一次業務、活動的考量。
會後電子問卷回收共23份,大多數學者皆由中心電子報得知此座談會訊息,但也有5位學者自行到人社中心網頁搜尋,另外還有4位學者是由友人推薦。對於此次活動,回收的問卷幾乎都給予高度評價,認為當天座談會有讓在場學者充分了解中心所想要傳達的業務、提供多樣化資訊、更能誠懇廣納各方建議,期許與會者的建議能使中心後續有實際的推動與改變。
因此有會後問卷的學者建議中心未來多規劃此類業務說明座談會,可以增進研究者與中心業務的了解,增加更多雙方的互動機會;而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業務說明的部分其實在中心網頁上就說明的非常清楚,會希望面對面活動的意見交流時間可以更多。
活動時間 |
議程 |
13:00-14:00(60分鐘) |
報到 |
14:00-15:00(60分鐘) |
中心各項學術服務介紹 |
15:00-15:20(20分鐘) |
休息 |
15:20-17:00(100分鐘) |
綜合座談(對中心現行及未來學術服務之建議) |
17:00 |
賦歸 |
※期刊業務
問題 | 回覆 |
管理學門期刊申請時應留意哪些事項? |
|
最近收到的問卷調查,其中裡面所調查的期刊不全面,原因為何? |
|
期刊引用指標佔15%,似乎太低。 | 引用指標比例的拿捏,根據多次會議的討論決議。由於引用指標在不同學門領域的代表性與重要性不一,因此15%比例是所有學門可以接受的範圍。 |
審查委員是如何找尋? |
|
是否可以公開審查委員的名單? 是否可以在填寫問卷調查時,推薦合適的審查人選提? |
|
過去人文類期刊分級用THCI和THCI Core名稱, 現在只用THCI使得各校在各種指標都要修法,為何不行擴大THCI Core 或在THCI Core 裡分級即可? |
|
可否提供詳細期刊評比收錄新制的內容,或提供查詢連結? | 可參考本中心網頁,會將所有業務作業要點放上提供各位老師參考。 |
請問評比收錄四項指標中專家審查的專家團隊背景? | 期刊評比收錄之審查委員係由各學門召集人根據申請期刊的領域推薦符合該領域之審查委員。 |
請問評比指標的建構參考來源為?是否具客觀性? | 期刊評比收錄之四項指標建構為中心參考審議式論壇計畫成果而訂定,並經學門召集人會議討論決定,應具相當之客觀性。 |
請問THCI、THCI Core、TSSCI的等級分別為何?期刊升級的制度為何? | 申請期刊評比收錄者皆會被賦予等級,共分第一到第三級。其中,評為第一、第二級者才收錄為核心期刊,稱為THCI或TSSCI。 |
※其他業務
問題 | 回覆 |
審查委員是如何找尋? | 多半是透過中心的諮詢委員推薦相關領域的學者進行審查,而中心諮委是依照科技部各學門的召集人來聘任。 |
非學術單位(業界)在申請補助時,常會因資格不符而無法申請,由於做研究時亦有經費支援的需求,是否可以請中心放寬申請資格? |
|
可以將文創的主題與學術結合? | 如果有具體的計劃或主題,歡迎隨時向中心提供建議。本中心可根據需求提供相關的服務或支援。 |
補助申請的對象有限制國防部所屬軍事院校不能申請嗎?未來會有這樣的限制嗎? | 中心服務的對象為全國相關學術機構,因此申請的對象並無這方面的限制,未來也不會。 |
經典研讀班的經典書籍如何認定?如果提出之書籍雖為經典但亦小眾,審查委員如何尋找及認定? | 研讀班審查案件都是由諮詢委員推薦外審人員名單,判斷依據也由各外審人員決定。未來中心在邀請審查人時,將提醒對於具特色的研究群,即使為小眾,亦應支持。 |
可提供些進修機會或合作機會? | 中心有許多業務與進修、合作相關,包含補助國內學術研討會、補助規劃案、補助學術研究群暨經典研讀班、青年學者學術輔導與諮詢、延聘訪問學者暑期進修、延聘博士後研究員等,都可以是非常好的機會。 |
如何申請:科技部認可之財團法人學術研究機構? | 只要是科技部的補助對象,皆可申請本中心的業務與補助。 |
研究計劃為何不能延續曾做過的主題? | 中心並無直接補助研究計畫。即使是科技部的計畫,只要延續性研究有新意及重要性,亦能獲得補助。 |
請問培育青年學者是否包含新進教師? |
一般而言,畢業五年內的學者一定屬於青年學者範圍,包含五年內的新進教師。即使超過五年,仍有彈性範圍。 |
請問跨領域學術研究是否有藝術與設計領域的推廣與規劃? | 藝術與設計領域即為人文領域類的藝術學門,屬中心跨領域學術研究相關業務之範疇。 |
第八項延聘博士後研究員之新進學者是否包含新進教師? | 該業務的新進學者是指剛畢業的博士生,並不包含新進教師。 |
跨領域規劃案、標竿計劃的召集人研究背景與學門一定要是人文社會領域嗎?人文司嗎? | 本業務對召集人的研究背景及學門並無限制,惟規劃案之主題必須與人文社會領域相關。 |
補助期刊審查專書書稿、專書出版中提及人文為社會科學領域,是否包含藝術與設計領域? | 有的,藝術與設計領域即為人文領域類的藝術學門。 |
下半年相關之寫作工作坊是否能包括投稿外文期刊寫作經驗分享公作坊?建議中心可以舉辦一個指導學者投稿英文期刊的經驗分享會。 | 中心目前有規劃一個類似的活動《與期刊主編有約》,會試著融入這個議題。謝謝建議,會納入考量。 |
請問貴中心像是個funding agency |
本中心的定位嚴格來說並不是 funding agency,而是協助科技部人文司推動相關業務,並協助營造優質的人文社科學術發展環境。目前中心以追求學術卓越、培育青年學者、及鼓勵特色研究為主要推動方向。 |
跨領域的案子審查人如何選? | 中心所有案件的審查人,都是經由各學門召集人,推薦諮詢委員,再經由諮詢委員推舉各個領域的頂尖學者來審查。 |
發表文章是否可考慮面向社會大眾?或至少大學部的學生或課程? | 目前中心的活動,尚以學校老師、教授及博士研究生等為主要對象。 |
無論學術卓越式社群建立,中心均強調對台灣本土議題作出貢獻,我是外文領域老師,是否台灣本土與其他國家的比較也屬於中心鼓勵的方向? | 中心目前對於各方向的領域都保持開放且樂觀的態度,只要是能夠增進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研究,很多跨領域的案件一樣會得到支持與幫助。 |
學人訪問(暑期)若通過,是否需每日到中心報到?還是自行安排彈性時間北上研究即可? | 目前中心是請暑期訪問學者一個星期簽到三次,如果在訪問期間出國訪問,需向中心請假,國內出訪則不需要請假。 |
為何學人訪問(一般類)限副教授以上、(暑期類)限副教授以下? | 這兩個補助案都在同一個計劃中,一般類的訪問學人,由於經費需求較高,且目的是協助中心推動業務,因此設有較高門檻。暑期訪問學者則著眼於年輕需要更多學術資源的學者,因此資格限定在副教授以下。 |
期刊編輯助理申請,申請計劃書應寫到什麼樣程度? | 僅需填寫申請計劃書中的內容,沒有其他特別要求。 |
期刊編輯助理申請審查時間多久回覆通過? | 期刊編輯助理申請時間是一個月,審查期也為一個月。 |
返回列表 |
10093 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97號9樓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886-2-23511099 / +886-2-23511085
+886-2-33668821 (臺大校內可撥68821)
+886-2-23511090
建議瀏覽螢幕解析度:1024 x 768以上 | 建議使用瀏覽器:IE11以上版本 / Google Chrome / Firefox
Copyright 2018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ntucahss@ntu.edu.tw)